美国的金融风暴真的要来了吗?
(资料图)
这个消息让美国金融整个行业胆战心惊,因为他们对2008年的灾难心有余悸。
近日,美国权威媒体报道,经过评估,全美有186家银行面临破产风险,这是真的吗?
美国银行业真真假假的“风暴”
为什么我们要连问两遍这是真的吗?因为消息的来源既可靠,又不那么可靠。
报道这个消息的是《华尔街日报》。当然了,《华尔街日报》有130多年的历史,是美国付费发行量最大的财经报纸,它当然不能开玩笑。它是根据一份严肃的经济学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,这份报告仔细研究了美国部分银行的关键指标,以及它们在美联储行动期间的损失,有186家银行风险极高,如果恐慌蔓延,破产倒闭将不可避免。
这份报告还提到,银行破产的原因是“利率上涨降低了银行的资产价值,以及焦虑的客户取出无保险存款。”
我们前两天发布内容《美国银行国有化?资本主义的尽头是共产主义?美国内斗摆上台面!》,也认为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兜底也挡不住恐慌情绪的蔓延,尤其是中低资产家庭和中小企业主,他们是经不起银行破产的风险的,必然会第一时间转移存款。
远在欧洲的瑞士信贷银行也被波及,尽管它面临的危机跟美国的银行很不一样,但美元流动性危机对全世界美元业务占比较高的银行都是一种威胁。
有人在网上晒出,大雨之中,美国富国银行门前排起的取款长队,很显然挤兑是存在的,银行业的危机也是存在的。
但是,《华尔街日报》的消息为什么又值得怀疑呢?
华尔街日报与美国政府的蹊跷反应
《华尔街日报》创办于1889年,历史十分悠久,2007年被新闻集团收购。虽然它标榜“不为广告或任何投机、宣传的利益控制”,保持新闻独立性,但是,你很难不将它与华尔街的资本家们联系起来。
前两天我们发布内容《美国降息100个基点?2023最大的国际笑话!有多少阴谋破产?》,提到华尔街要造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的反了,“不给钱就死给你看”,“携银行以令美联储”。华尔街和美国银行业难免不会兔死狐悲,向联邦政府和美联储施压。
所以,《华尔街日报》的这种报道,究竟是严肃的研究公正的报道,还是一种施压行为,很难说清楚。
关键是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的反应更加蹊跷,作为美国金融界的老将和代表政府的官员,她不会不知道银行业风险失控的危险性。但是,她最近异常活跃,反复强调政府不会为所有银行兜底,这不是要加速恐慌和挤兑吗?
有人说,美国政府和美联储此举,就是要制造一场“金融危机”甚至“经济衰退”,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。
美国要制造一场金融危机,甚至经济衰退?
当然,说出这种结论的人也是有理由的。美国金融业规模庞大,体系复杂,难免藏污纳垢不说,他们对财富的追逐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,活脱脱的“现代吸血鬼”,联邦政府和美联储恐怕对他们也是又爱又恨。
所以,美国政府完全有理由联手美联储,借机整顿他们的金融业,这种事情过些年他们就干一次,以免华尔街失控。美国政府也有可能借机整顿全球金融业,甚至重构全球经济版图。
但是,要说美国政府和美联储要收编一部分银行,以便整合力量,向全球称霸,这还有可能,我们在前两天的内容《美国银行国有化?资本主义的尽头是共产主义?美国内斗摆上台面!》,里面也详细分析了这种可能性。
因为许多中小银行背后,是各州的地方势力,美国这种联邦政体一向都让联邦政府很头疼。
但是,要说他们就是想搞倒一部分“不懂规矩”的银行,这让人难以置信,难道他们不怕事情闹大了收不住吗?
那么,这些乱七八糟的信息和各方面卖力“表演”的背后,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真相呢?
我们今天想说三个结论。
第一,这件事情关注度很高,各方都出来表演,消息满天飞,正说明美国银行业危机的严重程度。那么究竟会不会爆,还要看进一步的发展。
第二,这件事情无论如何,对美联储加息都是一种压力。那么对全世界,对我们都是好事,很多国家可能会就此躲过“美元镰刀”了。
第三,金融的底子是实体经济,金融的背后比拼的永远是真正的生产力。所以美国的教训值得深思和借鉴。
我们更关心另外一个问题,金融战受到重挫,美债突破法定上限了,美国会怎么做呢?再打一仗吗?在哪里呢?
关键词: